2025年8月30日
定義訓練強度
監控訓練強度是確保訓練有效的關鍵,可以透過心率、自覺運動強度(RPE)和談話測試等多種方式進行。
- 心率監測:心率是劃分強度區間的基礎,特別是在平坦地形和有氧區間(Z1/Z2)內,心率與訓練負荷呈線性關係,能較好地反映訓練強度。然而,心率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,如睡眠、壓力、咖啡因攝取、脫水、環境溫度、海拔高度以及女性的生理週期等。這些變量會導致心率在不同情況下對相同負荷產生不同反應,因此不應過度依賴心率作為唯一指標。
- 自覺運動強度 (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, RPE):RPE是一種主觀的感知努力程度評估,通常採用1到10的量表。它能反映當下的綜合生理與心理狀態。
例如,RPE 2-3對應Z1(輕鬆恢復),RPE 5-6對應Z2(舒適對話),RPE 8-9對應Z3(不舒服但可維持一小時),RPE 10對應Z4(極限)。
RPE的優勢在於它會自動整合所有影響身體狀態的因素,提供一個即時且準確的努力程度評估。 - 談話測試 (Talk Test):這是一個簡單實用的強度評估方法。
- Z1(恢復區):可以輕鬆、流暢地對話,甚至可以唱歌。
- Z2(有氧區):能夠進行持續的對話,每說2-3個句子才需要換氣一次。
- Z3(中強度/閾值區):說話開始變得困難,可能只能說1個句子,然後就需要換氣。
- Z4(高強度/VO2max區):只能說單詞或短語,無法完成句子。談話測試已被科學驗證,能準確對應心率和通氣閾值。
理想的監控方式是結合使用這些工具。例如,在日常低強度訓練中,可以將手錶的心率顯示關閉,專注於談話測試或RPE,訓練結束後再回顧心率數據進行校準。在高海拔或惡劣環境下,心率數據可能失準,此時RPE和談話測試便成為更可靠的工具。